以客观中立的角度来看待皮纹学科

有些皮纹业者,夸张的描述了皮纹学的发展历史和用途。也有许多业者,擅自把皮纹皮脊数和脑部回沟之间对应上关联。毕竟,在科学的研究上,我们很难这么做。除非有更先进的设备,能在不损害人体健康的情况下量测出大脑的回沟。但是,皮纹检测作为性格判断和智能评估的角度上,确实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功效,若是把皮纹归类在心理学的领域里,众多的案例说明它的价值。

我们不去批判那些顶着科学与专家帽子的人在报章媒体里对皮纹学科的负面批判。对于这一个新兴的学科与价值,有科学素养的人们,应该用科学素养来思考。它不像众多西洋物理工程,作为大众化学科,有为数众多的人们投入研究与应用,并完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相对的,皮纹学的研究,相对上投入研究的专家少得多,再加上体系化研究的时间也远远不及物理学的长远。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它需要更多人才的投入。但不能因为它年轻,就说他不科学。毕竟,对皮纹完整的理解和对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才是科学应有的使命。

另外,商业运作与科学研究是两回事。商业上,只要有效果,就可以炒作。但是科学本身是严谨的,需要不断拓展不断研究,以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然而,科学理论往往是在客观事物存在之后很多年才慢慢完善的。人类因为生存,进步,才慢慢有了科学思考与方法。并不是科学方法带来了人类的生存。

此下为wiki.org对于皮纹检测的描述。其中不乏中立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新兴科学。 值得参考。

皮纹检测是近期时兴的一门学科,皮纹(指纹)在遗传上与大脑发展相关,皮纹业者宣称由皮纹的外型可鉴别个体间的人格特质、精神特质与各项优势领域等大脑功能差异。

目前无论是美国、日本或是台湾,普遍将之应用于教育相关领域中,以期改善教学品质,并借由了解学习风格提升学习效能等。

目录
1 支持者对统计数据的说法
2 专业性的质疑
3 学者的批判
4 参考文献
5 外部链接

支持者对统计数据的说法

站在统计学的立场,若是100人当中有80人会有此现象时,我们当然可以参考这80%的资料,作为自己一个参考数据。坊间有所谓的基因检测(预测你未来是否会肥胖,身高够高,糖尿病等等),其检测结果,也并非100%的正确,也是一个统计数据,供你作健康上的参考。另外还有经络仪检测,透过身体的脉搏及穴位,预测你目前的身体健康,也是一种统计预测数据。皮纹检测在理论上,也是一种统计数据;重点在于业者的统计数据来源是否确实,若是数据库够大,可参考性愈高;近两三百年来,相关学者研究约640万枚指纹资料,综合统计而成,精通者解释得当时,其精准度极高,参考价值极大,有学者认为皮纹的精准度是80%+-5%,马来西亚的皇家教授甚至给95分的高分。 只要是统计的数据,就不会是100%的正确,只能作为参考,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它的价值,皮纹科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如同心理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相信一般人不否认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价值,其实皮纹科学的准确度较心理学高出太多,因为它不受任何环境与情境或心理因素等影响,直接由遗传基因显示在指纹上的图形作检验,无法作伪。

专业性的质疑

创办皮纹检测之业者多半为企管、教育相关领域,鲜少有科学研究学者参与,因而被认为是不懂科学的人在散布伪科学;皮纹业者主要把皮纹分析运用在行为科学面,一般不涉及医学与犯罪心理学等更具特殊专业的领域。
在医学界,神经科及儿科亦不曾采用皮纹检测做为诊断依据。在唐氏症之指纹异常乃是由于染色体变异造成之广泛性身体变异,并不足以作为皮纹与大脑之间关联的佐证。
此外,检测业者宣称,总脊纹数TRC(Total Ridge Count)(十个手指脊纹数相加之数量)乘以一亿即为脑细胞数量,然而并无任何科学文献支持此一结果[1]

对于支持者的说法有很多地方值得怀疑,首先是两三百年来如何整理与统计640万枚指纹的资料并与指纹所有者的性格、心理作对应,从科学的发展史来看,统计学在推论统计的大幅进展是从二十世纪才开始,大笔资料的复杂统计运算则是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而得以实现,心理学同样也是二十世纪初左右开始发展,因此支持者宣称近两三百年来的研究似乎并未强调研究的严谨度与研究的方法论是否符合现代的科学验证;第二,科学的验证是讲求精度与效度,如果皮纹对应大脑具有极高精确的解读性,那么不同的精通者对同一受测者皆应有极高的一致性,但这一点似乎也缺乏验证;第三,心理学并非社会科学,心理学其实是一门严谨的理论及应用科学,并非支持者所说的社会科学。第四、最为引人怀疑的事实是同卵双胞胎虽然拥有相同的遗传基因,但双胞胎的皮纹仍然不会相同,在心理学的许多研究皆可发现同卵双胞胎在人格与智商高度的一致性,如果照支持者所说,同卵双胞胎的皮纹理应相同才是,就此点便可在逻辑上质疑皮纹支持者所支持的理论是有瑕疵的。

早已经有皮纹专业机构针对自闭症、专注力不足与多动症等先天性大脑生理构造异常的儿童,进行科学研究,并发表论文。之所以在传统医学领域应用的不多,也就是因为没有太多的研究力度被关注于皮纹特征研究。而事实上,多基因对大脑的影响,就是皮纹特征作为检测工具的强项。以人类学为出发点的研究论文已经多如牛毛,但因为只是研究其表像,所以无法产生跟大脑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相关联的有效联结和深度分析。心理学测评,还大部分停留在传统的领域,容易产生主观性、不一致性以及受环境因素影响,没有突破性的发展,而皮纹特征就成为突破性的尖端技术。医学检测工具,则大多为体积庞大或耗费金钱的复杂过程,其结果虽然精准但往往成为只有少数人能享用的昂贵宠儿,无法让真正需要的普罗大众受惠,而皮纹特征就成为快速、简便而且相对准确的先天遗传性问题检测工具。

大脑构造很复杂,具有很多构造体,包括大脑新皮质、边缘系统、脑干、小脑等,每一个部分都含有脑神经元细胞,即最基本的脑单元,而每个部分的神经元细胞总数都不太一样,譬如小脑具有最多的脑神经元细胞数(甚至达1000亿个),而大脑新皮质拥有大约平均150亿个脑神经元细胞。根据皮纹特征搜集到的人均指纹总脊纹数,男性约为150,女性较男性约少10%,故得到一个结论是指纹总脊纹数与大脑新皮质神经元细胞总数成正相关,而且一条脊纹代表一亿个大脑新皮质神经元细胞。人的大脑到现在还没有被完全的了解,因为受到越来越严谨的人体解剖的道德约束和条件限制,也因为大脑运作的机制复杂,而所谓的科学研究方法大部分只能将大脑拆解分析,解释某一个部位的作用,却很可能失去了另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机制,而导致最后的结论错误。皮纹检测或许无法满足现今所谓的科学研究分析方法论,但却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实用性价值的指导性意义,希望更多的科学家能投入这项有趣而且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当中。

上述第二点,只能说皮纹被拿来当作商业运作的工具,高于被拿来当作科学分析和心理辅导的社会功能,所以必须要精选具有科学研究、论文发表、大量实证性数据分析的皮纹检测专业机构,而不要只把皮纹检测拿来当作好玩、小孩才能的边际参考,甚至算命者流,只要是以严肃而认真的态度对待皮纹研究的心理学分析,能够获得当事人(认真对待自我认知的成年人)发自内心的认同,其信度可以达到将近100%(皮纹鉴定一致性),效度可以达到85%以上(认知和性格心理学的应用)。

上述第四点恰恰就是皮纹检测之所以能够优于其他检测工具的原因,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或染色体类似度几乎是最高的,但是也没有科学证明同卵双胞胎的人格特质、内心驱力和行为动机也是一样的。以合理性的观点和实证性的问卷,同卵双胞胎也不会有完全一致性的内在心理机制,否则女性同卵双胞胎应该都和男性同卵双胞胎结婚,就是因为只是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同,并不代表大脑构造在多基因的交互影响之下也必须有一样的构造。而皮纹特征就能够反应出同卵双胞胎在大脑构造(以及因其而产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的不同,根据我们的实证结果显示,没有一对同卵双胞胎的皮纹特征完全一样,特别是在精神功能的部分,也就是前额叶的区块功能性,虽然感官功能的部分类似度比较高,但也说明了为何双胞胎在某些才能或嗜好方面有相似度,但在决策和思维想法方面却又比较大的差异性。

学者的批判

前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教授说:“指纹是个人所独有,脑也是个人所独有,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两者的相似性到此为止,无法再延伸出去。在神经发展学上,这两个发展不同期、没有任何的因果关系。指纹是无法预测脑纹的。” “而胎儿的指纹在怀孕四个月前出现,而大脑皮质沟回纹则在约七个月时生成,两者并无关联性,因此不可能从指纹测出大脑的皮质沟回,对于业者声称可提早断定孩子的个性、脑部发育,令人质疑其可信度。”

皮纹检测透过数据分析和个人实证获得在性格、才能、沟通、行为和人际关系等的临床验证,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对于成年人透过从生活和经验所获得的长期人生体验和心得,特别是获得一定成就或绩效的成功人士,能够作为类似性格取向与特殊才能的人群之参照依据,虽然绝对不是依样画葫芦的照抄,但对予类似心理模式的人群在年轻时期怀疑、彷徨时候,能够提供符合个人需求的心理辅导与提携。这种方式其实与医学是类似的,因为都属于实证科学。举例而言,血压的收缩压超过180就是不正常,需要关照,因为发现很多心脏病、脑溢血、中风的病人,都是高血压,而且在临床数据方面,这些病人的收缩压都呈现>180的临界值,如果没有这些病人提供这些生物特征,并且透过大量统计数据和科学分析的话,有谁能在500年前告诉我们,血压的收缩压不能超过180(而且可能被讥笑甚至指控“胡说八道”)?所以我们面对新生事物的时候,无需一杆子打翻,更不能随意贴上类似“伪科学”危言耸听的标签。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以色列的谢赫特曼博士,因为他在30年前发现了有序排列但并没有规律重复性的“准晶体”,当时被所有的专家学者嘲笑“回去好好看看教科书吧”,被另一位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Linus Pauling耻笑“没有准晶体,只有准科学家”,甚至被雇佣他的实验室解雇回家。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保持谦虚谨慎但突破创新的态度,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有的胸怀。

参考文献

^ http://www.krepublishers.com/02-Journals/T-Anth/Anth-00-Special%20Issues/T-Anth-SI-03-Anth-Today-Web/Anth-SI-03-24-Kumbnani-H-K/Anth-SI-03-24-Kumbnani-H-K-Tt.pdf
外部链接

http://www.krepublishers.com/02-Journals/T-Anth/Anth-00-Special%20Issues/T-Anth-SI-03-Anth-Today-Web/Anth-SI-03-24-Kumbnani-H-K/Anth-SI-03-24-Kumbnani-H-K-Tt.pdf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在线留言

科迪氏皮纹检测 上海执行处
联系人:叶老师
QQ:431474027(Morris)
微信:MH1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