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其实是一种关爱
在新西兰的野生动物保护中心,托蒂医生为了挽救一只小非洲狮而大伤脑筋。因为这只还不满两周岁的小非洲狮是从非洲大草原
空运过来的,所以十分珍贵。可谁知它在吃一只鸡时,喉咙被骨头卡住,发炎肿胀,无法进食。本来只需给它打几针就会好。可是,这只小非洲狮好像对抗生素药物产生了抗体似的,就是不见好。眼看快一个星期没有进食的小非洲狮已是奄奄一息,托蒂医生急得都快要哭了。
保护中心几乎请来了新西兰的所有兽医,但他们都跟托蒂医生一样毫无办法。于是,托蒂医生在网上发布求救信息。好心的网友们,有的向托蒂推荐技术高超的医生,有的建议将狮子送回到非洲大草原。最后,一名叫凯琳的12岁小女孩建议说,每天用手去摸摸小非洲狮的头,这样也许它会好得快些。凯琳还举例说,
她曾经收养过一只小流浪狗,刚开始流浪狗什么也不吃,快要死了,凯琳便用手去摸它的额头,就像小凯琳生病时,妈妈摸她的额头那样。她发现小流浪狗很听话地让她摸,不久,小流浪狗就好了。
许多医生都觉得小凯琳的建议太荒唐,小孩子的话岂能当真?如果只需用手去摸摸额头就能将小非洲狮医好,那还要医生做什么?可托蒂医生却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
小非洲狮在托蒂医生温情的抚摸下一天天好起来—因为比吃药打针更有效的治疗是关爱。
对,关爱。小动物尚且如此,那么我们对孩子的关爱呢?关爱其实不难,只要我们切实为孩子着想,愿意去做。
Y日报副总编辑G君去澳大利亚访问。途中,一个新西兰妇女带两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上了飞机。妇女拉着孩子的手对空姐说:
“我的孩子,轮船火车汽车怎么开,都看过了。今天,他们想看看飞机是怎么开的。”空姐说,我这就去向机长请示。过一会,空姐来告诉他们,机长说,行呢。说着就把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带入驾驶舱。G君和中国乘客吃了一惊:两个孩子万一……这样,也会分飞行员的神。
美国小孩巴柏西,血友病缠身,离死期不远了。母亲忍住悲痛问他,长大想干什么。他说,想做一名消防队员。母亲找到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消防队员鲍伯,说明可怜的儿子临终前的心愿,希望鲍伯让他坐上消防车在街角绕几圈。鲍伯说:“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三天后,巴柏西穿着消防制服,坐上消防车。这一天,
当地出现三次火警,巴柏西亲临三个现场,他的后面有救护车,消防队长的车。梦想成真的巴柏西无比激动,比医生的预期多活了三个月。弥留之际,护士长打电话给消防队长,消防队赶到医院,把云梯架到巴柏西三楼病房的窗口。14名男队员,1名女队员,通过云梯来到气息奄奄的巴柏西面前。得到母亲的同意,15个人依次拥抱巴柏西,告诉他,他们非常喜欢他。巴柏西问队长:
“我算是真正的消防队员吗?”队长说:“算!巴柏西。”享受到人间至爱的巴柏西微笑着闭上了眼睛。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是对孩子的关爱,同时也体现社会文明的程度。就拿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来说,我们习惯于打着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旗号,让孩子喊着口号,搞什么签名等等的形式上的东西。其效果往往大打折扣,为什么?因为不符合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呀。
我们来看一本密歇根大学教育学教授写的读本:《公民读本》每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让孩子们认识自己,尊重个人,不是惟我独尊。课本对民主性格的总结,我觉得简直就是中国人的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愿意被伤害吧?那么,你不要伤害他人。因此,课本教育孩子,“一个好公民是一个善于调节自己的人”、“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善于思考的人”。而且,一个好的公民是忠于自己国家的,这意味着你对国家是具有建设性、而不是毁坏的态度。假如政府做错事,你严厉批评政府,那是希望它改善,这就是建设性。假如你明明发现国家在走向错误的道路,你却还是说,走得好走得好。那是一种毁坏的态度。
课本向孩子们指出了容易陷入“思路不清”的误区。例如,不能在心里希望一个理想社会实现,就认定它一定能实现。课本还告诉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偏见的。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事情,可是我们不要让它影响我们的清醒思考”。否则,难免走极端。
课本还对这些未来的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们说:做个好的家庭成员,是做个好公民的基础。因此,在关心国家、社会、他人之前,先要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家人。然后,《公民读本》又告诉“你”,民主很具体。要改造社会吗?先从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好公民做起。所以,《公民读本》第一课,谈的就是“你”。
以关爱孩子为切入点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说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说教式的宣传效果肯定不会好的。
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说的,就是从生活中的小节来看,孩子都会犯错。问题是孩子犯错了,我们大人怎么办?我们好象是习惯于训斥,甚至是体罚,来看看克利夫·巴罗斯是怎么做的吧。
他是比利·布雷汉姆牧师团的负责人。当时他的儿子鲍比和女儿贝蒂还很小,做了错事。克利夫警告说,如果下次再犯,就要处罚他们。第二天下班,克利夫发现一对儿女故伎重演。克利夫很恼火,但看着孩子们可怜的样子又心软了,他不忍心处罚他们。
克利夫对我说:“鲍比和贝蒂都很小。我把他们叫进房间,然后我解下自己的皮带,脱下衬衫,光着脊梁跪在床前,让他们每人用皮带抽我10下。
“你想像不到他们哭得有多伤心,那是发自内心的、悔恨的眼泪。他们不想抽打自己的父亲,但我们有言在先,犯了错就要受惩罚。我告诉他们,处罚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父亲我决定替他们承受。我坚持要他们用力打满20下。两个孩子边打我,边痛哭,比受到最严厉的惩罚时还难过。“从那以后,我甚至再没打过鲍比和贝蒂,因为他们知道我爱他们,但不会因此而忽视他们的错误。所以他们总是非常听话,不是怕被罚,而是出于对我的尊重和爱。”在我身边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9时,医院外科3号病房里新来了一位小病人。小病人是个四五岁的女孩。女孩的胫骨、腓骨骨折,在当地做了简单的固定包扎后被连夜送到了市医院,留下来陪着她的是她的母亲。
大概因为是夜里,医院又没有空床,孩子就躺在担架上放在病房冰冷的地板上。孩子的小脸煞白,那位母亲一直用自己的大手握着孩子的小手,跪在孩子的身边,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孩子的脸。
“妈妈,给我包扎的叔叔说过几天就好了,是不是?”
“是!”母亲的脸上挂着慈爱的笑,好像很轻松的样子。
“妈妈,那要过几天?”孩子的声音很小。“用不了几天,孩子。”
孩子没有说话,闭上眼睛,眼泪流了出来。
过了一会儿,孩子说:“妈妈,我疼!”母亲弯下身子,把自己的脸贴在孩子的小脸上,用自己的脸擦干孩子的泪水。当她抬起头的时候脸上依然挂着那种轻松的慈爱的笑:“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孩子点点头,眼泪还是止不住地流下来。
母亲讲的故事很简单:大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给大象过生日。它们各自都送给大象珍贵的礼物,只有贫穷的小羊羞怯地讲了一个笑话给大象,大象却说,小山羊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它的礼物是最值得珍惜的。
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选了这样一个故事。孩子的眼睛亮起来,她一边用手抹眼泪,一边用快活的声音说:“妈妈,它们有蛋糕吗?我过生日你也会给我买蛋糕吧?”
“当然要买蛋糕,等你好了,出院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去买蛋糕。”母亲的声音那样轻快,孩子也笑了。
“妈妈,再讲一遍。”于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轻声讲下去,她的手一直握着孩子的小手,脸上挂着轻松的慈爱的笑。
女孩终于忍不住了,眼泪再次流下来:“妈妈,我很疼!”
并轻声哼起来。母亲一边给孩子擦眼泪一边问:“你想大声哭吗?”
孩子点点头。病房却是出奇的安静,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睡了。
那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
“让妈妈陪你一起疼好吗?”孩子点点头又摇摇头。母亲把
自己的手放在女孩的唇边说:“疼,你就咬妈妈的手。”孩子咬住了妈妈的手,可是眼泪还是不停地流。
后来,孩子终于闭上眼睛睡着了,脸上还挂着泪水,母亲这时却是泪流满面。
凌晨3点的时候,孩子就从梦中疼醒了,她叫了一声“妈妈”,就轻轻地抽泣起来。母亲忽然没了语言,她不知所措了,嘴里只是轻轻地叫着:“我的孩子!”
“孩子要哭,你就让她大声地哭吧。”一个声音在房间里响起。“孩子你哭吧。”房间里的人一齐说—他们竟是醒着的。
母亲看着孩子的脸,说:“想哭就哭吧,好孩子。”
“妈妈,叔叔、阿姨不睡了吗?”孩子哽咽着问,眼泪浸湿了她的头发。她的小脸像个天使。屋子里能走动的人都来到了孩子的跟前,一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拿起一个橘子,一边剥皮一边说:“吃个橘子吧,小宝贝,吃了橘子,你就不疼了。”
说着眼泪滚落在孩子的脸上。
孩子吃惊地看着她,然后伸出自己的小手去擦阿姨脸上的泪,那女人更止不住地哭泣起来:“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懂事的孩子……”
那一夜,大家都没有再睡,大家都被感动着,被那孩子感动着,被孩子的母亲感动着。有一个称职的母亲才会有这样优秀的孩子。不难看出,孩子的优秀就是在母亲的关爱中培养起来的。
就现在普遍的现象而言,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似乎成了现在儿童最主要的娱乐形式,所以到10岁时,大部分儿童都已变为遥控“专家”。但他们知道如何爬树、如何建沙堆城堡吗?根据国际儿童游戏权协会(IPA)近日发表的研究报告,其答案显然是“不”。
为使当代儿童能够重新拾起他们父母孩童时代的传统娱乐项目,一个由专家和名人组成的委员会推荐了32件在10岁前应做的事。专家希望孩子们每完成一项“任务”就自行从这个“大名单”中勾除一项。
研究报告说,现在的儿童很少有自由时间来自娱自乐,其原因有多种:有些父母担心孩子的安全;一些儿童不希望他们的衣服被搞得脏兮兮的;另一些孩子的日程被排得过满,他们不是去上课,就是去参加有组织的课余活动。协会会长道格·科尔认为,现在的儿童正在遗弃那些简单的娱乐活动。他说:“爬树并在树枝中建巢能让儿童探究自己的极限并勇于承担风险。”
在雅典残奥会上,七名高中生因车祸遇难,作为全人类共同盛会的残奥会竟然因此而取消闭幕式的文艺演出,以表达对遇难者的悼念。对此,大多数人对组委会的做法表示理解和敬佩。
那七名高中生是在前往观看残奥会比赛的途中遭遇不幸的,是在追求崇高的残奥精神的路途中离去的。在那一天,所有的运动员甚至世界上所有得知这一噩耗的人,都会为那七个孩子遭遇的不幸感到悲伤。所有的运动员、演员,尤其是那些遇难孩子的父母,都不会再有心思表演和观看。残奥会因此而蒙上一些悲伤的色彩。
此时此刻,也许没有比取消文艺演出更能体现所有演员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了,没有比取消文艺演出更能体现奥委会精神的了,没有比取消文艺演出能体现全人类对于人类自身、对于人类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之情的了。这种因取消属于全人类、全世界的残奥会闭幕式文艺演出而彰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是一种无法用其他任何东西替代和超越的神圣之感,是一种尊重生命的信仰。
关爱孩子有了这样的境界,我们应该感到欣慰。